China Technology

从百丽IT建设看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关系:数字化——连接促整体 | 数字思考者50人

传统消费如何与新兴科技融合,激活庞大的客户群体、协同丰富的数据资源,提供精准高效的决策支撑?国内大型时尚鞋服集团百丽做出了样本,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占先机。 此前,百丽时尚集团科技中心总经理季燕利在钛媒体发布过多篇数字化深度思考:《百丽的核心竞争力与数字化》 《从补货场景,看企业协同在线》 《从无数到有数,如何深入数据应用与治理》 《数智化在零售企业的应用探索》。 这一次,他和团队、合作伙伴一起以超过5万字的文章,从百丽的业务视角出发,依据多年企业管理、业务运营和IT技术摸索与实践的经验,系统阐述了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根据上述不同建设阶段,经钛媒体编辑分为三部分连载,本文为第二部分数字化阶段的探索和经验。 延伸阅读: 百丽IT建设实践与探索之信息化:“局部与规模”——负重前行,信息化困于规模化的挑战 百丽IT建设实践与探索之智能化:“运转到进化”——全速运转,催生数字化高级演进 数字化:“连接促整体”——循环往复,数字化作用于资源的调度 为什么会有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演进? 从零售行业来看,随着互联网电商时代的来临,发生了两个根本的转变:第一,随着线上业务的发展,信息透明,打破了信息壁垒,且渠道和业务形式逐步多元化;第二,社交平台等即时通讯工具开始渗透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信息广泛的流动。信息传递的变革,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信息的熵增导致要对原有的系统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造。 此时,如果企业内部系统建设、沟通交流如果没有跟上节奏,必然带来业务目标、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巨大割裂。因此,根据外部变化,内部整体的快速反应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协同的能力建设是支撑企业快速反应的基础。但是现在,绝大多数企业的系统断点是靠组织管理进行硬连接的,这种连接的反应速度是受所有参与人的限制的,而且隐形。而数字化的核心就是将企业众多隐形连接显性化,通过显性达到一致性,使得企业在共同、标准的认知中快速一致行动,以柔性的整体连接来应对市场不断的变化。 我们以“协同在线”解决方案所构建的企业协同网络来进行数字化建设,阐述企业如何实现从效率到效益的跨越。这是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在认知上的巨大飞跃,信息化的聚焦点是向内,而数字化的聚焦点是向外。我们不仅要看到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发展的在表面上的自然而然的过程,更要看到这二者的本质区别,而后者才是从根本上决定了从信息化到数字化进化的成败。 本章节所叙述的是我们企业探索的数字化架构框架。信息化时代IT建设以TOGAF架构为方法论,涵盖了相互关联的四种类型的架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 数字化是在信息化基础上演变过来的,其中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抽象出灵活的“中间层”。中间层之下是相对稳定和重型的企业业务流程系统,以ERP为代表;中间层以上则为面向业务灵活的前端交互,中台和微服务为信息化走向数字化提供了思路和技术方案。 本章节将从业务视角出发,以“协同在线”为主线展开介绍,包含协同在线的设计、运营及管理思想。最后说明通过协同在线的运营,实现了数字化架构框架(协同平台、业务平台、数据平台、技术平台)的一体化建设。 一、 连接与协同 1、连接的实现 在互联网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技术实现了随身而动和随时在线,人们需要的是即时性的连接体验。与此同时,这些技术的特性融入到企业的业务运营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连接”的本质特征。协同在线最核心改变的是将人与系统进行连接,实现了从人找系统到系统找人,从断点靠组织的隐形连接到在工作群内公开透明的显性连接,并通过详细的过程数据记录,呈现协同场景里各业务流环节以及业务流之间连接的全面运作状态。 我们来看看上文中新开店的工作,我们通过协同在线方式是如何开展的。 新开店协同在线将该场景下涉及的跨业务单元的多岗位人员聚齐在上下承接的“总部新开店协同群”和“地区新开店协同群”两个协同工作群内,将新开店从预算到商务到开店最终到运营这四大业务环节的全流程中100多个业务事项都在两个协同工作群内进行业务协同和信息协同,把四大业务环节中的所有管理要求与交付标准也梳理清晰并落地到IM(即时通讯)协同过程中,并通过执行数据的及时反馈回路呈现新开店端到端的全面运作状态。 将新开店的所有工作事项分解成一个个任务,通过消息推送一键直达指定负责人,指定负责人点击即可进入系统进行操作,同时所有数据归入数据平台,并且支持标准化的数据看板,通过钉钉置顶卡片悬浮常驻实现全员周知,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沟通及时校正,确保了新开店全过程超过200个数据指标的一致性。 通过新开店协同在线的建设,进行了该业务场景中超过60项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实现了端到端的流程打通以及人与系统、人与人的全面连接,解决了过去新开店工作中运营的痛点。 从流程断点到流程串联:通过场景化编排,并由系统自动触发的信息,连接了所有的业务环节,贯穿了整个端到端的新开店业务流,形成了即时触达、即时反馈的信息回路,不仅串联了工作流,还保障了数据的准确性与一致性。 从有结果无过程到有结果有过程:整个新开店业务流过程都在工作群内完成沟通、协作,群内的所有信息查阅、操作执行、执行结果、协同沟通都有过程记录,通过新开店协同在线流程一共采集了该流程的560+业务字段,全面呈现流程各个环节的运营细节。 从协同难到顺畅、高效协同:通过工作群沟通的方式,实现了信息找人、任务找人、操作找人、数据找人,并公开任务进度信息,实现了业务流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的协同,并且全面实现从PC到移动办公,大大提高了沟通和执行的效率,这些都有力地确保了新开店工作的端到端顺畅完成。 新开店协同应用:总部+地区2个协同群内,完成消息接收、操作、审批和数据分析 2、 协同在线的组成 这样的连接是如何构建的呢?在《从补货场景,看企业协同在线》一文中,详细表述了我们探索出的企业数字化建设落地方案——“协同在线”,其由以下四个组件构成:组织在线、权限在线、业务在线和沟通在线。下文将从连接的视角,再次剖析协同在线是如何实现从信息化时代的断点转变为数字化时代的连接。 协同在线整体逻辑 1)四个在线 组织在线:包含组织标识、岗位标识、人员标识以及人员上下级、平级关系,组织在线的核心就是实时呈现“谁”、“在哪里”、“什么关系”。组织在线通过组织中台将以上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采集、统一管理,将所有组织相关的数据进行收口,全局性、系统性地治理组织相关数据,确保组织数据的实时性、一致性和准确性。将组织、岗位和人员的数据统一采集和管理后,组织在线向所有相关管理和运营过程提供权威组织数据信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确保对于组织空间的真实呈现和有效调度。 权限在线:以权限中台做支撑,对接组织中台,将组织中台的人员信息与系统权限对接,实现责权管理。权限是员工完成某项业务任务而需要拥有的“令牌”,包括决策范围与层级、管控事项与力度等,随着人员的岗、组定位而定,指向业务任务的运行,操作权限、审批权限以及数据权限呈现出业务流中的执行链路,体现出权责关系。因而,权限在线是组织在线和业务在线两者连接的桥梁。 业务在线:业务在线是协同在线的业务底座,以业务平台建设为基点,将原本按照业务领域进行建设的系统功能解耦打散,抽象业务共性,构建共享服务,通过微服务技术,将拆解出的原子能力自由编排,应用到业务场景中。同时,以数据平台为统一的数据入口,做标准化数据管理,再提供到各个业务场景中编排应用。 沟通在线:沟通在线承载了组织在线、权限在线与业务在线之间的连接。沟通在线通过消息中台对工作群进行结构化管理,结合消息规则和任务规则的配置,通过置顶卡片、消息卡片、群快捷入口等工具,借助业务在线的微服务能力,重组系统操作界面及数据看板,实现跨业务系统的场景化编排;连接组织在线的实时组织、岗位信息,实现相应岗位自动进退群;结合群属性和权限在线提供的权限信息,实现相应岗位的人进行相应范围的操作和查看相应范围的数据,并且每个人都只看到自己工作范围内有权限的内容,可谓“同在一个群,所见均不同”,实现了千人千面,在对的时间点提供最具价值的信息内容,驱动有效沟通。例如在某品牌的商品管理协同群内推送当月第一周的调货报告的消息卡片,能实现地区的商品管理员只能看到本地区的调货报告数据,而总部商品管理员就能看到全国各个地区的数据;在新开店的协同群内,推送的关于工程装修任务的消息卡片,就只有与该任务相关的工作人员,例如工程部人员、地区渠道管理部和总部渠道管理部等工作人员可见,而不会出现在群内其他工作人员的消息流中。 沟通在线 – 依托消息中台的群管理、群能力、消息和任务,实现千人千面 2)协同在线的实现 协同在线,就是以上四个在线的连接和不断循环,带动业务飞驰在各个业务场景的高效协同中。基于组织在线、权限在线、业务在线、沟通在线的能力,如何在真实的业务场景中实现落地,我们总结了一套对应的方法体系,这是一个从业务、到技术、再到协同建设的工程,包括六大核心步骤:梳理、补齐、解构、抽象、串联、编排。 首先从梳理业务完整场景开始,核心步骤是梳理与补齐。(1)梳理:从L1-L3业务环节,到L4业务流程,最终拆解到L5业务操作,还原出该业务场景中所有节点上的业务操作的完整要素,也就是谁、在哪里、做什么、为什么、什么时候、什么方式、多少成本等等。(作者备注:关于业务流程架构L1-L5,在《数智化在零售企业的应用探索》一文的第一部分“全面流程梳理”中有详细描述)(2)补齐:补齐所有业务流的断点,例如新开店场景中线下通知渠道计划道具到货日与计划开店时间等等。这是一次流程重塑的过程。 接着根据梳理还原出的业务场景找到背后支撑的系统有哪些,并解构系统原子能力,核心步骤是解构与抽象。(1)解构:按照业务流各节点上的业务操作,解构系统功能。(2)抽象:对系统的原子能力进行抽象、归类,能力重组,建设共性的能力,提供前端的微服务。对照目前业务在线所具备的原子能力,评估缺失和不足的部分,寻找解决方案,这是一个系统优化和数据治理的过程,将流程重塑落地在业务在线中。 最后到编排IM协作关系,形成顺畅无断点的业务流连接。关键步骤是串联与编排。在沟通在线组件中,利用钉钉的IM的原子能力,插件、互动卡片等功能,进行群管理、消息管理、任务管理,通过消息串联组织在线、权限在线和业务在线,将存在断点的业务流编排完整,形成顺畅的业务流连接和完整的数据流连接。这是协同一体化的应用,实现消息在群、操作在群、审批在群、数据在群。 协同在线 – 整体串联(以“新开店协同应用”建设为例) 前文中提及信息化是通过系统界面进行业务操作,而我们探索出的数字化则是人在协同工作群内直接打开消息卡片进行业务操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协同在线建设的本身就是数字化的业务建设,把原来系统和系统间的“隐形桥接”显性化、数据化,嵌入日常的沟通流程,信息透明,权限分明。 3、技术的支撑 信息化阶段,技术支撑的标志是企业从人工变成到PC端去处理业务,特征是人操作PC,处理业务,挑战是人找系统。在数字化阶段的标志是移动办公,特征是系统无处不在,PC端和移动端(包括手机、平板)同等重要,挑战是系统找人,协同在线就是把人和事连在一起,实现了系统找人。支撑“协同在线 ”得以实现的技术核心是前后端分离架构 、微前端(包括 HTML 5)和微服务能力。微服务的持续更新既能轻松支持系统的快速迭代,又能实现跨系统的场景化再编排,通过协同在线,更快速及灵活响应多变的业务需求;得益于技术的发展,“协同在线“这一颠覆性变革的工作模式实现在人们的手指间 。 1)前端技术的发展 交互界面,是用户和系统沟通的桥梁,然而,信息化时代需要跨多系统的多套界面操作, […]